按照中央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工作要求,立足发挥人才评价“指挥棒”作用,5年来,北京市出台《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》等改革文件50余个,圆满完成职称改革任务。通过健全制度体系、完善评价标准、畅通晋升渠道、完善评价机制、优化服务体系等措施,在北京市形成了设置合理、评价科学、管理规范、运转协调、服务全面的职称制度体系。
一、聚焦“四个中心”建设,增设职称评价专业。围绕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,增设了人工智能、技术经纪、知识产权、科学传播、动漫游戏、数字编辑等新职称专业,并量身定制评价标准,为专业技术人才畅通晋升通道,为行业发展提供评价支持保障。截至目前,已有1000余人取得技术经纪、知识产权专业职称,涵盖高校院所成果转化机构、企业知识产权部门以及孵化器、科技园、技术交易所、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人才;有200余人取得人工智能专业职称,涵盖华为、京东方、腾讯、同方知网、智源研究院等高新技术企业或新型研发机构的人才;有700余人取得科学传播专业职称,涵盖科研院所、科技展馆、科普网站、虚拟博物馆等的一线科普人员。
二、突出“干什么、评什么”,变论文“单选”为成果“多选”。按照不同领域、单位、专业、层次人才的特点和成长规律,以职业属性和岗位职责为核心,以能力、业绩和贡献为导向,建立职称分类评价新标准。如教育教学人才评价突出教书育人,按教学为主、科研为主和社会服务为主分类;卫生人才评价突出临床实践,按临床为主和科研为主分类;工程人才评价突出技术创新实践,按研究设计、应用实践和成果转化分类。通过明晰分类评价标准,提高了评价的科学性、针对性、精准性,更好地发挥评价“指挥棒”作用。同时全面推行职称评审代表作制度,将职称评审“唯论文”改为“菜单式”,让人才做“多选题”,申报人可自主选择最能体现能力水平的代表性成果,如专利、技术报告、工程方案、教学课例、疑难病案、文学艺术作品、论文论著等,作为职称申报、评价的主要内容。
三、优化程序精简环节,提升评审服务便利度。进一步打破户籍、地域、身份、档案、人事关系等制约,开通了外籍人才、港澳台人才、自由职业人才、高技能人才、农村实用人才的职称申报渠道,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在北京创新创业。与国际通行的职业资格评价机制对接,发布两版境外职业资格认可目录,认可境外权威职业资格110项,在办理工作许可、停居留、工作居住证、证书查验、人才评价等方面给予持证人员便利。实现职称申报、审核、缴费、评审、查询、取证等全程网办,持续推进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证书管理便利化改革,上线电子职称证书37万本、电子合格通知书315余万份。
(来源:北京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