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脚下做起 从点滴做起
争当为国分忧为民解难的党员干部
河南省范县人社局党组书记 孟贵臣
我在黄河滩区国家级贫困县基层工作30多年了。今天站在这里,心情很不平静。这些年我只不过是为人民群众做了一些自己应该做的工作,党和人民却给了我很多的荣誉,先后荣获中华慈善奖、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等称号,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总书记、温家宝总理的亲切接见。在这里,我向大家讲讲心里话,说说自己扎根基层干工作的一些心得体会。
记得1989年,我从范县团委调到黄河滩区工作,一干就是十年,先后担任陈庄、王楼乡乡长、书记。当时黄河滩区流传这样的民谣:“春天白茫茫,秋天水汪汪、只听蛤蟆叫,不见庄稼长”。从那时起,我就痛下决心、告诫自己:既然组织上信任我,把这一方土地交给我,我就要忠诚于党、忠于人民,带领群众改变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,造福一方。于是我带领群众开挖沟渠、改种水稻、普及教育,全县第一家盖起了18个班的乡中学教学楼。我骑自行车跑遍两乡96个村,与群众一起修路造林,建起工贸区,一步一个脚印,把两个最穷的乡改造成“鱼米之乡”,唤醒了这片沉睡的土地。
1999年,当我在乡里干的正起劲时,组织上又调我到县人事局任局长。当时,人事局的服务质量、服务水平、服务效率与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,严重影响局里形象。我通过与干部职工谈心、调查研究,掌握了第一手材料。然后我在全体干部职工大会上列举了局内存在的问题,并告诫同志们:“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,我们工资里的每分钱都是来自人民群众的赋税,我们必须善待群众,常修为政之德、常念百姓之恩、常思贪欲之害,坚决刹住歪风邪气,全局干部职工向我看齐!跟我学!”随后,我从抓建章立制入手,出台了《人事干部行为规范若干规定》、《公务员量化考核实施办法》等文件,注重加强平时量化考核,及时与个别考核不合格的同志谈心、谈话,对多次谈话效果不明显的,限期调离工作岗位。推行“管理制度化、行为规范化、政务公开化、服务优质化”工作理念,率先把人事部门贴近民生的10类48项业务公开政策法规依据、办理程序、办结时限和具体责任人,通过一年多的努力,使人事工作的热点、难点逐步走进阳光地带。前来办事的群众说:“人事局变样了,办事快了,说话也和气了!”几年来,在全省纪检监察系统组织的行风评议中,人事局在全县近100个单位中一直保持在前8名。
人才兴则事业兴。在一次座谈会上,我了解到范县一中的教育质量差,群众意见大。家长都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外地去上学,这些学生家长每年光择校费就要花2600多万元的血汗钱。我听到这些情况后,感到很痛心,就再也坐不住了。“这样下去,会误孩子一辈子,这可耽误不起呀!”想到这些,我一方面如实向县委领导汇报情况,争取领导的支持。另一方面,积极寻访人才。经了解,时任河南师范大学附中教研室副主任的宋晓东,懂教学、会管理,在教育上是行家里手,是一个难得人才。我深知,让一所名校的管理学硕士,舍弃优越条件到一个穷县工作是一件很困难的事。但即使这样,我也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,把这个人才引进来。为此,我六次登门,说困难、讲县情、谈价值,终于感动了他。他说:“像你这样的人事局长,我算服了,就冲你为家乡百姓的一片赤诚,如果不去范县,我宋晓东对不起你,也无颜见江东父老!”县委任命宋晓东任一中校长后,他不负众望,教育质量连续五年攀升,从全市县级中学倒数第一跃入前茅。现在学生家长说:“俺可再也不用把孩子送到外地读书啦!多亏你们引进了一个难得的好校长啊!”
2010年初,县政府机构改革,人事局与劳动局合并,成立了人社局。不久,就遇到这样一件事:退休工人任淑银身患严重的心脏病,23年前丈夫患脑瘤去世,独自含辛茹苦抚养着一对孪生姐妹,这两个孩子在苦水中泡大,29岁了还没有工作、也没有找到对象。家庭的贫困,前途的渺茫,使母女三人几近绝望,几次想一起跳楼自杀。我听说后马上带着妻子登门看望,耐心劝导,尽力帮助她们解决生活困难,鼓励增强生活信心,同时把情况向上级领导汇报,我四处奔波为这两孩子联系工作,一些单位以种种理由推诿拒绝,遇到重重困难。当时我就想:这个事要是办不成,这一家就完了。我就对不起党,对不起人民。经过不懈的努力,最终克服了重重困难,解决了两个孩子的就业问题。任淑银感动的逢人就说:“人社局挽救了我们一家,我打心眼里感谢党、感谢政府、感谢人社局的领导”。
为了更好地了解民情民意,在一次走访调研中,又遇到一件让我揪心的事:辛庄乡农民工孙红霞,丈夫去世10多年,就靠自己在青岛冷库打工供家里的两个儿子上学,落下关节病,生活十分艰难。今年,她的两个孩子同时考上了重点大学,本应该非常高兴的事,她却拿着孩子的录取通知书发愁了。我来到她家,一进门看到整间房子贴满了孩子的奖状,屋里没有一台电器,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。邻居说:“这房子还是全村老少爷们凑钱盖的。”我心里想:多了不起的母亲啊!为供养孩子读书,不知受了多少难,吃了多少苦啊!第二天,我带着同志,拿着多方筹措的一万四千元助学金,第一时间送到农民工孙红霞的手里,她捧着钱,泪流满面、泣不成声,激动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,围上来的街坊邻居纷纷说:“还是党和政府好,你们这些好人给她家解大难啦!”
我从实践中体会到:作为党员干部除了要有责任心,还要有爱心,有爱心才能为民服好务。
有一天,我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新闻,报道我县西南农业大学刘士武同学在学校拣剩饭吃,一边打工一边上学。以前我只是听说有学生捡剩饭吃,没想到这事竟然是发生在范县,我非常震惊,立即冒着寒风来到刘士武家。他父亲是个下岗工人,患脑血栓,家里很穷。一到他家门口,我就看到他光着脚坐地上晒太阳。当时,我就想:要是我的父亲在寒冬腊月里没鞋没袜子穿,我该咋办?我赶紧把他抬上车赶到集市上买了大衣、鞋和袜子,他的腿脚不听使唤,我就把他那长满皴的脚揽在怀里,给他穿上袜子和鞋。老人激动的说不出话来,直流泪。把他送到家,他老伴说:“俺这个老头子脚又黑又臭,你都不嫌脏,还亲自给他穿袜子穿鞋,俺就是老死也忘不了你对俺们的好啊!”
就业是民生之本,我始终牵挂着贫困学生的就业。有一件事,我最想说给大家听。贫困生卢太龙是个品学兼优的孩子,眼看着要读初中了,家里还躺着卧床9年的父亲,根本没有钱让小太龙上学。我听说后,大年二十六来到这个一贫如洗的家,昏暗的屋里没有电灯,也没米没面。看到这样的情景,我鼻子一酸,眼泪就流下来了。我买了40斤白面,又拿出30元钱给太龙的母亲说:“要过年了,你们买点肉,包顿饺子。”可太龙的母亲却说:“留着给太龙交学费吧!”听了这话,我心里很难过,离开卢家后,我转身到集市上买了7斤多肉,送回给太龙的母亲说:“过年啦!给孩子包顿饺子吧!孩子上学的钱我给垫上!”就这样,我帮他读完初中,上高中时就在我母亲家吃住,一直到考上大学。我筹措了2000元学费,带着卢太龙与村里人告别,围上来很多人都说:“你看卢太龙的命多好!这些都是党给的,太龙,你以后可千万别忘了报答党的恩情啊!”我们走出村头,身后响起了一阵阵鞭炮声……太龙在来信中这样写道:“大伯,我衷心的感谢您,因为您给了我一次机会,决定了我有一个高尚的人生、光明的前途,我虽然失去父亲了,但我得到了比父爱还深的爱,我真是太幸运了!太幸运了!!!”2009年卢太龙从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,有幸被“中国航天研究院”录用,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航天工作人员。
几十年来,我俭以修身,严于律己,和家人一直过着俭朴的生活,无怨无悔。16年前买的内衣至今还穿着,鞋袜也都是到地摊上拣最便宜的买;父母住院看病却还四处借钱;汶川大地震,我带头献血400毫升,自愿救助北川中学5名孤儿;抗洪抢险,我第一个跳入汹涌的黄河水中,与干部群众坚守大堤15个昼夜,确保九万名群众和十万亩庄稼安然无恙……
我这样做,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理解。社会上有人说我是“傻子”,也有人说我不懂生活,不会享受,更有人说我这个官白当了,不会利用手中的权利,真是白白浪费了“资源”。面对来自社会的议论,我没有放在心上,只是一笑而过。